2019国防生入党自传

2019-04-04

  说实话,爱上中国共产党是从崇拜朱镕基总理开始的。

  朱镕基总理上台后,大刀阔斧地展开了一系列改革。他果断、迅猛的处事风格,高瞻远瞩、清正廉明的光辉形象常常令我回味良久。也就在这个时候,我对伟大的共产主义政党——中国共产党有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。我开始去关注党的大事、国家的大事,用一个年轻人的独特的眼光去评价我们这个国家,我们这个政党。

  xx年5月4日左右,我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正式成为了一名团员。在以后的两年里,我曾经参加了校团委组织的多次青年志愿者活动,诸如校外植树造林、五四青年征文、抵制“”宣传等等。初中毕业时,我被评为优秀团员、优秀毕业生。

  高中生活紧张而无节奏。xx年春“非典”肆虐,全国上下恐慌有

  之,紊乱有之,,但举措更有之。举国上下共抗“非典”,为响应国家的号召,配合好学校的工作,我当时作为班里的学习委员,和班委会一致带领全班同学搞好宿舍教室卫生和疾病预防工作。

  至今我清楚地记得,每天傍晚,当霓虹灯的灯光在街道上闪耀时,我和班里的几个同学到学校水房拎着铁皮桶接用“板兰根”熬制的药水,分发给班上每个同学喝。50多斤的桶拎在手里,走上300多米远,我手勒得生疼。

  鉴于英明果断的党中央政府在和总理的坚强领导下,“非典”疫情得到控制,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恢复平静。

  “非典”时段给我的总结是:任何考验面前,当我们面对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刻,都不要慌乱脚步,跟着国家正确的决策走,才能柳暗花明有一村。

  三

  xx年深秋,我有幸进入西安理工大学继续深造。

  我自幼所感受的是蓝天碧水的乡村生活,大都市的钢筋混凝土的干燥和热烈是难以入骨的。许在别人看来熟悉的事物,我常常感觉相当陌生,为此也常常闹出不少笑料:不会用饮水机惹几个城里的娃娃的笑话;不会开玩笑人家说我没劲;不会说好听的,人家说我傻里傻气;凡事认真一点人家说我“瓜皮”(陕西话“傻瓜”之意,虽不甚文明,但无伤大雅)。

  我窃以为自己土气的东西真是垒如高山。但是,土气并不意味着俗气,俗气并不意味着土气。对个人而言,土里的东西是很难人为创造的。

  诸如此类,我以笑一置之。

  大一的时候,学习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倒轻易转换并迅速适应。学习与生活相当平静,曾认为这是高中到大学的一个过渡期,能够良好的适应下来就行,放松了对自己思想上的学习。宽松的学习环境更易滋生懒惰之心,我亦然。我曾固执地认为,如果一个人连分数都整不上去,他还能整什么呢?如果一个人整天侃侃而谈将来的宏伟蓝图,而不从学习上下功夫,他真有希望么?我曾持否定态度,而且不是一般的否定,是一听到这种说法心就发抖、胸口就冲涨,耳朵就想堵上的状态。

  大一一年,我努力

  学习,获得校自强奖学金。

  我自己也是在这种矛盾的状态中碌碌无为地度过一年呵。大二时,我专业搬到老校区,学期之初,我仔细考虑自己理应的生活状态应该是“学习上不放松,能力要有所提高。”我始终认为,能力的拓展和兴趣结合在一起应该是比较理想的状态。

  大二上学期,我由于对文字的热爱加入了校报编辑部,从此别样的生活开始了。

  我热爱这方热土。文字本身就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魅力,稀松平常的小事儿在妙笔勾勒下顿生色彩。为校报编辑部工作的两年,我进步了不少。一是文字上的进步,而是思想上的进步;三是性格上的微妙变化。

  关于文字,我不多说。

  校报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,是宣传校园文明和校园文化、彰显学校进步和成绩、展示学生风采风貌的平台。我目睹宣传部老师的工作的身影,学会注意细节,学会尽责,学会了热情。重要的是,我体验了各种新闻题材的撰写,从一般性消息到人物通讯,从言论到新闻特写,我都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。其中,《合理使用奖助学金》一文获得陕西高校新闻二等奖。

  我先后采访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获得者齐吉;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获奖者宁辉;全国优秀国防生贾晨星;陕西省教学名师孙建;校师德标兵蒋百灵

  老师。

  和他们交流,是思想的汲取,是智慧的瞻仰,是自我的剖节,是人性的完善。我有幸和这些优秀的老师和学生交流,实乃一大美事啊。

  性格上的变化在于我敢于和人交流,在于我能保持一颗谦虚平坦的心和人谈话,而且能够真诚热情、表里如一。

  xx年底,我被评为校报优秀学生记者、校级优秀团员荣誉称号。

2/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