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如此类,我以笑一置之。
大一的时候,学习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倒轻易转换并迅速适应。学习与生活相当平静,曾认为这是高中到大学的一个过渡期,能够良好的适应下来就行,放松了对自己思想上的学习。宽松的学习环境更易滋生懒惰之心,我亦然。我曾固执地认为,如果一个人连分数都整不上去,他还能整什么呢?如果一个人整天侃侃而谈将来的宏伟蓝图,而不从学习上下功夫,他真有希望么?我曾持否定态度,而且不是一般的否定,是一听到这种说法心就发抖、胸口就冲涨,耳朵就想堵上的状态。
大一一年,我努力
学习,获得校自强奖学金。
我自己也是在这种矛盾的状态中碌碌无为地度过一年呵。大二时,我专业搬到老校区,学期之初,我仔细考虑自己理应的生活状态应该是“学习上不放松,能力要有所提高。”我始终认为,能力的拓展和兴趣结合在一起应该是比较理想的状态。
大二上学期,我由于对文字的热爱加入了校报编辑部,从此别样的生活开始了。
我热爱这方热土。文字本身就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魅力,稀松平常的小事儿在妙笔勾勒下顿生色彩。为校报编辑部工作的两年,我进步了不少。一是文字上的进步,而是思想上的进步;三是性格上的微妙变化。
关于文字,我不多说。
校报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,是宣传校园文明和校园文化、彰显学校进步和成绩、展示学生风采风貌的平台。我目睹宣传部老师的工作的身影,学会注意细节,学会尽责,学会了热情。重要的是,我体验了各种新闻题材的撰写,从一般性消息到人物通讯,从言论到新闻特写,我都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。其中,《合理使用奖助学金》一文获得陕西高校新闻二等奖。
我先后采访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获得者齐吉;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获奖者宁辉;全国优秀国防生贾晨星;陕西省教学名师孙建;校师德标兵蒋百灵
老师。
和他们交流,是思想的汲取,是智慧的瞻仰,是自我的剖节,是人性的完善。我有幸和这些优秀的老师和学生交流,实乃一大美事啊。
性格上的变化在于我敢于和人交流,在于我能保持一颗谦虚平坦的心和人谈话,而且能够真诚热情、表里如一。
XX年底,我被评为校报优秀学生记者、校级优秀团员荣誉称号。
其实,宣传学校的面貌何尝不是解读党和国家理论政策呢?高校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摇篮,在宣传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。
此时,我觉得作为一名新闻爱好者,学习党的基本常识和最新政策十分必要。XX年春,我参加了第44届校级党课的学习,并顺利结业。XX年夏,我随院里参加了赴延安的社会实践活动,在实地中目睹老区的传统风貌,从大量的参观中,了解革命年代光辉岁月的峥嵘。我萌生了加入党组织的想法。
XX年冬,我又参加水利水电学院马列主义研习会的学习。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,我发觉和党组织靠得更紧了,于是坚定了加入党组织的愿望。上个学期我申请加入党组织,党组织对我严加考察,没予以接受。
今年,我再次提出申请,希望组组织给与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