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章知识学习问答

 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,就是代表先进生产力、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历史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,由弱变强,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,就紧紧地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,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相联系,并且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,进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。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,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,我们党坚决彻底地同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帝国主义、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斗争,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生产力和近代大工业的发展要求,代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要解放的要求,代表了广大工人、农民、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的根本利益,因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,成为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。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,带领中国人民,通过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,经过了北伐战争、土地革命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,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、封建主义、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,使中国人民获得了政治上的解放,从而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奠定了基础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我们对农业、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,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,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,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。在新中国建立初期,我们党继续保持和发扬了优良传统,很好地代表了先进社会生产力和人民利益的要求,因而党的威信和声望不断提高,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过渡时期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,使中国很快从长期四分五裂、连年战乱、任人宰割和贫困不堪的状态中走出来,实现了国家的独立、统一、安定。但是,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,我们党逐渐偏离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,直到发生“文化大革命”的严重失误。改革开放20多年来,我们党大胆探索,勇于实践,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、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,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,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生了巨大变化。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经验从正反两方面证明,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,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;违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,就会遇到坎坷和曲折。展望未来,我们党要胜利完成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,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,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,必须始终做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。

 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,是我们坚持党的先进性的一个决定性条件。在这个问题上做得越好,党就越能牢牢掌握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权和主动权。我们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,而共产主义只能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。我们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,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。从过去八十多年的历史中,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曲折经历和亲身感受,得出只有共产党领导才能救中国、只有共产党领导才能发展中国的结论,首要的根据就在于,党领导的革命、建设和改革,特别是在历史大转折时期,总是坚定地站在时代进步潮流的前列,不断打破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障碍,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,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。除了共产党,任何其他政治力量都不可能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,不可能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。在新世纪,我们一定要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,一定要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。这样,我们党才能继续得到中国人民的拥戴,才能继续带领人民胜利前进。  

  8.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,必须履行好哪些职责?

 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,就是党的理论、路线、纲领、方针、政策和各项工作,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,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,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,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。

  第一,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,始终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。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,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,使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,不断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。要做到这一点,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。离开发展,坚持党的先进性、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。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立足中国现实,顺应时代潮流,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。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,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,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,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。

  目前,我国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,随着改革的深化,那些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凸现出来,如果不深入进行改革,生产力就不能继续向前发展。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,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。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,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。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。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、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,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,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,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。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,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,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。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,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,享有所有者权益,权利、义务和责任相统一,管资产和管人、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。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,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,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、技术和管理创新。二是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,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。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,健全统一、开放、竞争、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。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、市场监管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,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。要把促进经济增长,增加就业,稳定物价,保持国际收支平稳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。三是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,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。调整和规范国家、企业和个人分配关系。确立劳动、资本、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,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。坚持效率优先、兼顾公平,既要提倡奉献精神,又要落实分配政策,既要反对平均主义,又要防止收入悬殊。初次分配注重效率,发挥市场作用,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、合法经营先富起来。再分配注重公平,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,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。规范分配秩序,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,取缔非法收入。以共同富裕为目标,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,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。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,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。坚持完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,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。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。有条件的地方,探索建立农村养老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。

5/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