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指名道姓 | 明确指出姓和名。 |
| 臧否人物 | 臧否:褒贬。评论人物好坏。 |
| 知人论世 | 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。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,议论世事的得失。 |
| 自有公论 | 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。 |
| 隐恶扬善 | 隐:隐匿;扬:宣扬。不谈人的坏处,光宣扬人的好处。 |
| 掩恶扬善 | 谓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,称扬其好处。 |
| 枉己正人 | 枉:弯曲,不正;正:纠正。自己立脚不正,却要去纠正别人。 |
| 未可厚非 | 厚非:过分责难、责备。不能过分责备。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,但还有可取之处,应予谅解。 |
| 无可厚非 | 厚:深重;非:非议,否定。不能过分责备。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,但还有可取之处,应予谅解。 |
| 求全责备 | 求、责:要求;全、备:完备,完美。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,毫无缺点。 |
| 评头品足 | 评:评论;品:品味。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。比喻发表评论任意挑剔 |
| 皮里春秋 |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。 |
| 皮里阳秋 |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。 |
| 六亲不认 | 形容不重天伦,不通人情,对亲属都不顾。有时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。 |
| 口诛笔伐 | 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。 |
| 毁誉参半 | 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。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。 |
| 干卿底事 | 干:关涉。管你什么事?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。 |
| 大逆不道 | 逆:叛逆;道:指封建道德;不道:违反封建道德。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。 |
| 吹毛求疵 | 求:寻找;疵:缺点,小毛病。吹开皮上的毛,寻找里面的毛病。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、缺点,寻找差错 |
| 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 | 指办不好事情,反而把事情弄糟。 |
| 春秋笔法 |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。 |
| 持人长短 | 谓抓住他人的缺点过失作为把柄,加以攻击。 |
| 不肖子孙 | 肖:类似,相似;不肖:不像。指不能继承祖辈事业的、没出息的、品行差的子孙或晚辈 |
| 白璧青蝇 | 白璧:洁白的玉,比喻清白的人。青蝇:比喻佞人。比喻善恶忠佞。 |
| 笔下超生 | 超生:佛家语,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。为了免使他人受难,书写时,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。 |
| 不过尔尔 | 尔(前):如此,这样;尔(后):通“耳”,罢了。不过这样罢了。有轻视人的意思。 |
| 笔削褒贬 | 笔:记载。削:删改。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,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。原指孔子作《春秋》,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。也指用文字褒扬、贬斥人或事。 |
1/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