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所不辞 | 决不推辞(多用在冒险犯难)。 |
仗义疏财 | 仗义:讲义气;疏财:分散家财。旧指讲义气,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。 |
振穷恤寡 | 救济贫穷和无依靠的人。 |
有求必应 | 只要有人请求帮助,就一定答应。 |
抑强扶弱 | 抑:压制;扶:帮助。压制强暴,扶助弱小。 |
义无反顾 | 义:道义;反顾:向后看。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,不能犹豫回顾。 |
义不生财 | 主持正义者不苟取财物。亦作“义不生财,慈不主兵。” |
一饭千金 | 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。 |
英雄本色 | 英雄:杰出的人才。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。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、举动。 |
息事宁人 | 息:平息;宁:使安定。原指不生事,不骚扰百姓,后指调解纠纷,使事情平息下来,使人们平安相处。 |
惜老怜贫 | 爱护老人,同情穷人。 |
恤老怜贫 | 周济老人,怜惜穷人。 |
为民除害 | 替百姓除祸害。 |
替天行道 | 代上天主持公道。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、组织群众的口号。 |
杀身成仁 | 成:成全;仁:仁爱,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。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。 |
舍生取义 | 舍:舍弃;生:生命;取:求取;义:正义。舍弃生命以正义。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 |
士死知己 | 士:有才识的人。为了报答知己,不惜牺牲生命。亦作“士为知己者死”。 |
疏财仗义 | 讲义气,轻视钱财。多指出钱帮助人,扶危济困。 |
疏财重义 | 见“疏财仗义”。 |
水火不辞 | 见“水火不避”。 |
如解倒悬 | 比喻把人从危难中解救出来。 |
琴心剑胆 | 比喻既有情致,又有胆识(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)。 |
轻财好施 | 指不吝惜钱财,喜好施舍。 |
轻财好义 | 犹言轻财重义。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。 |
轻财重义 | 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。 |
轻身殉义 | 谓轻视生命而为正义事业牺牲。 |
轻身重义 | 谓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。 |
排患解纷 | 见“排难解纷”。 |
排忧解难 | 排除忧愁,解除困难。 |
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 |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见义勇为 |
怜贫惜老 | 同情爱护贫穷的、年老的人 |
慷慨仗义 | 仗义:讲义气。为了讲情谊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。 |
救困扶危 | 救济扶助陷于困境危难中的人 |
己饥己溺 | 别人挨饿、落水就象自己挨饿、落水一样。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。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,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。 |
急公好义 | 热心公益,见义勇为。 |
济困扶危 | 济、扶:帮助。救济贫困的人,扶助有危难的人。 |
剪恶除奸 | 剪、除:扫除。扫除恶人与奸人。 |
疾恶如仇 | 疾:憎恨;恶:指坏人坏事。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。 |
济弱扶倾 | 弱:弱小;倾:倒塌,比喻境遇困难。扶助弱小和处境困难的人。 |
济寒赈贫 | 济:救济;赈:赈济。救助寒苦,赈济贫穷。 |
见利思义 | 看到货财,要想到道义。 |
绝甘分少 | 自己不吃甘美的东西,把仅有的很少的东西分给大家。 |
劫富济贫 | 劫:强取;济:救济。夺取富人的财产,救济穷人。 |
剑胆琴心 | 比喻既有情致,又有胆识(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)。 |
解衣推食 | 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,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。形容对人热情关怀。 |
救苦救难 | 佛经中的话。拯救在苦难中的人。 |
救死扶伤 | 抢救生命垂危的人,照顾受伤的人。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。 |
济人利物 | 谓救助别人,对世事有益。 |
矜贫恤独 | 矜:怜悯;恤:周济;独:老年无子的人。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。 |
救灾恤患 | 谓救济抚恤灾患中的人。 |
济贫拔苦 | 指救援贫苦人家。 |
好生之德 | 好生:爱惜生灵。指有爱惜生灵,不事杀戮的品德 |
浩然之气 | 浩:盛大、刚直的样子;气:指精神。指浩大刚正的精神。 |
高义薄云 | 薄:迫近。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。后形容人很讲义气。 |
敢作敢当 | 敢:有胆量。敢于放手行事,敢于承担责任。 |
愤世嫉俗 | 愤:憎恶,痛恨;嫉:仇恨,痛恨;世、俗:当时的社会状况。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、憎恶。 |
扶倾济弱 | 倾:倒塌,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。扶助困难的人,救济弱小的人。 |
扶危定乱 | 扶助危难,平定祸乱。 |
扶危拯溺 | 溺:落水。扶助危难者,救起落水者。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。 |
扶正黜邪 | 扶助正道,除去邪恶。 |
扶正祛邪 | 祛:去除。扶持正气,去除邪气。现用来指扶持好的事物,纠正错误倾向。 |
打抱不平 | 遇见不公平的事,挺身而出,帮助受欺负的一方。 |
打富济贫 | 打击豪绅、地主,贪官污吏,夺取其财物救济穷人。 |
大慈大悲 | 慈: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;悲: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;慈悲:佛家语,救人苦难。形容人心肠慈善。 |
大发慈悲 | 比喻起善心,做好事。 |
大义凛然 | 大义:正义;凛然:严肃、或敬畏的样子。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,令人敬畏。 |
恻隐之心 | 恻隐: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。形容对人寄予同情。 |
成仁取义 | 成仁:杀身以成仁德;取义: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。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 |
除暴安良 | 铲除强暴,安抚善良的人民。 |
锄强扶弱 | 铲除强暴,扶助弱者。 |
慈悲为怀 | 佛教认为人应以救助普济他人疾苦为己任 |
拔刀相助 | 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。 |
博施济众 | 博:广泛;济:救济。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。 |
抱打不平 | 遇见不公平的事,挺身而出,帮助受欺负的一方。 |
爱憎分明 | 憎:恨。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。 |
1/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