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早知今日,何必当初 | 既然现在后悔,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? |
| 宰相肚里行舟船 | 宰相:丞相。指人肚量宽大,有涵养 |
| 宰相肚里能行船 | 宰相:丞相。指人肚量宽大,有涵养 |
| 在官言官,在府言府 | 官:古代保存档案文件的机构;府:古代保存财货的机构。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|
| 在他檐下过,不敢不低头 | 比喻受制于人,只得顺从 |
| 在他檐下走,怎敢不低头 | 比喻受制于人,只得顺从 |
| 在人屋檐下,不得不低头 | 比喻受制于人,只得顺从 |
| 再实之木根必伤 | 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,根必受伤。比喻过度幸运,反而招致灾祸 |
| 衣不如新,人不如故 | 衣服以新为好,身边相伴的人以原来的为好 |
| 艺高人胆大 | 技艺高超的人胆量也大 |
| 艺多不压身 | 艺:技艺,本领。比喻人学会的技艺越多,也不会造成自身负担 |
| 疑行无成,疑事无功 | 疑:疑虑。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,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 |
| 疑行无名,疑事无功 | 疑:疑虑。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,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 |
| 疑事无功,疑行无名 | 疑:疑虑。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,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 |
| 易衣而出,并日而食 | 易:换;并日:两天并作一天。一件衣服谁外出就换上,两天吃一天的饭。形容非常贫穷 |
| 易地则皆然 | 易:更换;皆然:都一样。改换到别人的环境,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 |
| 意中人 | 心意相知的友人,后多指心中所眷恋的人 |
| 倚酒三分醉 | 倚:倚仗。仗着喝点酒就装出醉态来。形容借一点因由,故意扩大事态 |
| 以誉为赏,以毁为罚 | 誉:赞扬;毁:批评。指受人赞扬的官员应嘉奖,受人批评的官员应惩罚 |
| 以虚为实,以实为虚 | 表面上很空虚,实际上作好了充分准备;表面看来准备很充分,实际上是虚张声势 |
| 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 | 指有才干、学识丰富的人虚怀若谷敢于向没才干、学识少的人请教 |
| 以眦睚杀人 | 眦:眼眶;睚:眼边;睚眦:瞪眼睛发怒,指极小的仇恨。因为小小的事杀了人 |
| 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 |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,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|
| 以火救火,以水救水 | 用火来救火灾,用水来救水灾。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,不但不能制止,反而助长其势 |
| 以战去战,以杀去杀 | 用战争制止战争,用杀戮制止杀戮 |
| 以强凌弱,以众暴寡 | 凌:侵犯,欺侮;暴:欺侮;寡:少。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,仗着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对方 |
| 以危为安,以乱为治 | 治:合理。把危亡当作安定,把祸乱当作太平。形容缺乏政治远见,看不到潜在的危机 |
| 以众暴寡,以强凌弱 | 凌:侵犯,欺侮;暴:欺侮;寡:少。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,仗着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对方 |
| 以五十步笑百步 | 作战时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。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,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|
| 以不变应万变 | 用一种固定来处理变化的事情 |
| 义不主财,慈不主兵 | 主:掌管。遵从道义就不能掌管钱财,心怀仁慈就不能掌管军队 |
| 一马不跨两鞍 | 一匹马不能套两个马鞍。比喻一女不嫁二夫 |
| 一鞭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 | 掴:用巴掌打。抽一鞭出现一条血痕,打一掌出现血印。比喻做事有效用,立竿见影 |
| 一锅粥 | 形容一团糟 |
| 一锅端 | 比喻一下子全拿出来,没有剩余或比喻一下子全部消灭 |
| 一锅煮 | 比喻不分彼此,一样看待或处理 |
| 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 | 二十四史:清乾隆时刻《史记》等24部史书。比喻情况复杂,头绪繁多,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|
| 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| 二十四史:清乾隆时刻《史记》等24部史书。比喻情况复杂,头绪繁多,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|
| 一身做事一身当 | 一个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敢于承担责任 |
| 一身作事一身当 | 一个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敢于承担责任 |
| 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 | 一句话说出了口,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。指话说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数。 |
| 一言既出,金玉不移 | 移:改变。话说出了口,就是用黄金白玉也不能更改。指话说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数 |
| 一言既出,如白染皂 | 皂:黑色。话一出口,如同白底染上黑色。比喻话一出口,就不能更改收回 |
| 一言抄百总 | 抄:包括;百总:全部。一句话包括了全部,再也不改变。指打定了主意 |
| 一言已出,驷马难追 | 指话说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数 |
| 一言堂 | 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。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,独断专行,一个人说了算。 |
| 一言出口,驷马难追 | 驷马:四匹马拉车。话说出了口,就是四匹马拉车也难追回。指话说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数 |
| 一言兴邦,一言丧邦 | 邦:国家。指关键时刻一句话可以关系到国家的兴或亡 |
| 一言为重,百金为轻 | 金:古代货币单位。严守自己诺言比百两黄金还珍重。指信守诺言可贵 |
| 一解不如一解 | 解:通“蟹”。比喻一个不如一个,越来越差 |
| 一虎难敌众犬 | 一只老虎打不过一群狗。比喻一个人的本事虽高,但打不过对方人多 |
| 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 | 一口粥,一口饭,都应当想到来得不容易。劝告人们要尊重劳动,爱惜粮食 |
| 一竿子捅到底 | 指一步到位 |
| 一竹竿打到底 | 指一次就做成功 |
| 一窝风 | 一个蜂巢里的蜂倾巢出动。形容人多声杂,乱哄哄地一拥而上 |
| 一窝端 | 比喻完全除灭或尽数挪走 |
| 一窍通,百窍通 | 窍:孔。关键的一窍通了,百窍都通。形容关键的一点明白了,所有的也随之而明白 |
| 一碗水往平处端 | 比喻办事公正不偏袒。 |
| 一码归一码 | 一件事归一件事,不能混为一谈 |
| 一盘棋 | 一个回合的对弈。整个棋盘的势态,比喻各局部之间互相协调,服从全局 |
| 一登龙门,身价十倍 | 忽然得到荣耀,从而身价倍增 |
| 一犬吠影,百犬吠声 | 吠:狗叫。比喻随声附和,没有主见,凑热闹 |
| 一犬吠形,群犬吠声 | 吠:狗叫。比喻随声附和,没有主见,凑热闹 |
| 一物克一物 | 指有一种事物,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|
| 一物不成,两物见在 | 见:通“现”。指一件买卖不成功,但双方钱物仍在,没有损失 |
| 一波未成,一波已作 | 一个波浪还没形成,另一个波浪又起来了 |
| 一沐三渥发 | 沐:洗头。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。形容渴求贤才,谦恭下士 |
| 一沐三握发 | 沐:洗头。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。形容渴求贤才,谦恭下士 |
| 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 | 沐:洗头;捉:用手攥住;哺:口中含的食物。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。形容渴求贤才,谦恭下士。形容为延揽贤才而忙碌 |
| 一沐三捉发 | 沐:洗头;捉:用手攥住。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。形容渴求贤才,谦恭下士 |
| 一棒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 | 掴:用巴掌打。打一棒出现一条血痕,打一掌出现血印。比喻做事有效用,立竿见影 |
| 一棍打一船 | 指不分好坏,全盘否定 |
| 一杯羹 | 一杯肉汁。多指可分享的部分利益 |
| 一条龙 |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,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。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|
| 一条线儿拴两蚂蚱 | 比喻二者命运相连,谁也不能单独走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