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知二五而不知十 | |||
| 拼音 | zhī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| ||
| 简拼 | zewebzs | ||
| 近义词 | 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| ||
| 反义词 | |||
| 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偏正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,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| ||
| 成语出处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且王之所求者,斗晋、楚也;晋、楚不斗,越兵不起,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生僻 | ||
知二五而不知十
成语搜索:
| 知二五而不知十 | |||
| 拼音 | zhī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| ||
| 简拼 | zewebzs | ||
| 近义词 | 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| ||
| 反义词 | |||
| 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偏正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,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| ||
| 成语出处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且王之所求者,斗晋、楚也;晋、楚不斗,越兵不起,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生僻 | 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