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燕约莺期 | |||
| 拼音 | yàn yuē yīng qī | ||
| 简拼 | yyyq | ||
| 近义词 | |||
| 反义词 | |||
| 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联合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比喻相爱的男女约会的时日。 | ||
| 成语出处 | 元·昊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二折:“等、等、等,则待要喜孜孜赴燕约莺期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| ||
| 例子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9回:“到订了燕约莺期,则做了蜂须花嘴。”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一般 | ||
燕约莺期
成语搜索:
| 燕约莺期 | |||
| 拼音 | yàn yuē yīng qī | ||
| 简拼 | yyyq | ||
| 近义词 | |||
| 反义词 | |||
| 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联合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比喻相爱的男女约会的时日。 | ||
| 成语出处 | 元·昊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二折:“等、等、等,则待要喜孜孜赴燕约莺期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| ||
| 例子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9回:“到订了燕约莺期,则做了蜂须花嘴。”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一般 | 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