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言清行浊 | |||
| 拼音 | yán qīng xíng zhuó | ||
| 简拼 | yqxz | ||
| 近义词 | |||
| 反义词 | |||
| 感情色彩 | 贬义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联合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言辞高洁,行为卑污。 | ||
| 成语出处 | 唐·李虚中《命书》卷中:“言轻行浊,执不通变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| ||
| 例子 | 余观世人恒无真志,要不过落在委靡浑浊之中,是故口是心非,言清行浊。★明·李贽《焚书·书答·失言三首》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一般 | ||
言清行浊
成语搜索:
| 言清行浊 | |||
| 拼音 | yán qīng xíng zhuó | ||
| 简拼 | yqxz | ||
| 近义词 | |||
| 反义词 | |||
| 感情色彩 | 贬义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联合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言辞高洁,行为卑污。 | ||
| 成语出处 | 唐·李虚中《命书》卷中:“言轻行浊,执不通变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 | ||
| 例子 | 余观世人恒无真志,要不过落在委靡浑浊之中,是故口是心非,言清行浊。★明·李贽《焚书·书答·失言三首》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一般 | 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