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韬晦之计 | |||
| 拼音 | tāo huì zhī jì | ||
| 简拼 | thzj | ||
| 近义词 | |||
| 反义词 | |||
| 感情色彩 | 中性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偏正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韬:把才华隐藏起来;晦: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。指隐藏才能,不使外露。 | ||
| 成语出处 | 《旧唐书·宣宗记》:“历太和会昌朝,愈事韬晦,群居游处,未尝有言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作宾语;指隐藏才能,不使外露 | ||
| 例子 |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,就下处后园种菜,亲自浇灌,以为韬晦之计。(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一回) | ||
| 英文翻译 | the stratagem of concealing one's true intentions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生僻 | ||
韬晦之计
成语搜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