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十围五攻 | |||
| 拼音 | shí wén wǔ gōng | ||
| 简拼 | swwg | ||
| 近义词 | 什围伍攻 | ||
| 反义词 | |||
| 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联合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,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。 | ||
| 成语出处 | 《孙子·谋攻》:“故用兵之法,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军事 | ||
| 例子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袁绍传上》:“兵书之法,十围五攻,敌则能战。”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生僻 | ||
十围五攻
成语搜索:
| 十围五攻 | |||
| 拼音 | shí wén wǔ gōng | ||
| 简拼 | swwg | ||
| 近义词 | 什围伍攻 | ||
| 反义词 | |||
| 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联合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,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。 | ||
| 成语出处 | 《孙子·谋攻》:“故用兵之法,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军事 | ||
| 例子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袁绍传上》:“兵书之法,十围五攻,敌则能战。”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生僻 | 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