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山崩川竭 | |||
| 拼音 | shān bēng chuān jié | ||
| 简拼 | sbcj | ||
| 近义词 | 山崩水竭 | ||
| 反义词 | |||
| 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联合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亦作“山崩水竭”。山岳崩塌,河川干枯。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。 | ||
| 成语出处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周语》:“夫国必依山川。山崩川竭,亡之征也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 | ||
| 例子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二回:“山崩川竭,其象为脂血俱枯,高危下坠,乃国家不祥之兆。”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一般 | ||
山崩川竭
成语搜索:
| 山崩川竭 | |||
| 拼音 | shān bēng chuān jié | ||
| 简拼 | sbcj | ||
| 近义词 | 山崩水竭 | ||
| 反义词 | |||
| 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联合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亦作“山崩水竭”。山岳崩塌,河川干枯。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。 | ||
| 成语出处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周语》:“夫国必依山川。山崩川竭,亡之征也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 | ||
| 例子 |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二回:“山崩川竭,其象为脂血俱枯,高危下坠,乃国家不祥之兆。”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一般 | 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