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劬劳之恩 | |||
| 拼音 | qú láo zhī ēn | ||
| 简拼 | qlze | ||
| 近义词 | |||
| 反义词 | |||
| 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偏正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谓父母辛劳养育子女之恩。 | ||
| 成语出处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9回:“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,光耀祖宗,报答父母劬劳之恩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作宾语;指父母的养育之恩 | ||
| 例子 | 清·惜阴堂主人《二度梅》第24回:“孩儿抛别父母,劬劳之恩,今生再不能补报。”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生僻 | ||
劬劳之恩
成语搜索:
| 劬劳之恩 | |||
| 拼音 | qú láo zhī ēn | ||
| 简拼 | qlze | ||
| 近义词 | |||
| 反义词 | |||
| 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偏正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谓父母辛劳养育子女之恩。 | ||
| 成语出处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9回:“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,光耀祖宗,报答父母劬劳之恩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作宾语;指父母的养育之恩 | ||
| 例子 | 清·惜阴堂主人《二度梅》第24回:“孩儿抛别父母,劬劳之恩,今生再不能补报。”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生僻 | 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