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麻木不仁 | |||
| 拼音 | má mù bù rén | ||
| 简拼 | mmbr | ||
| 近义词 | 无动于衷 | ||
| 反义词 | 耳聪目明、见微知著、眼疾手快 | ||
| 感情色彩 | 贬义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联合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不仁:没有感觉。肢体麻痹,失去知觉。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。 | ||
| 成语出处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7回:“天下作女孩儿的,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,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含贬义 | ||
| 例子 | 没有同情,没有热,是麻木不仁?还是忘恩负义。(闻一多《伟大的事实,不朽的意义》) | ||
| 英文翻译 | unfeeling | ||
| 谜语 | 双人床 | ||
| 成语正音 | 仁,不能读作“yén”。 | ||
| 成语辩形 | 仁,不能写作“人”。 | ||
| 成语辩析 | 麻木不仁与“无动于衷”有别:两者都有“漠不关心”的意思;但麻木不仁语义较重;含贬义;“无动于衷”为中性成语;可以形容意志坚决。 | ||
| 产生年代 | 近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常用 | ||
麻木不仁
成语搜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