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季路一言 | |||
| 拼音 | jì lù yī yán | ||
| 简拼 | jlyy | ||
| 近义词 | 季布一诺、一言九鼎 | ||
| 反义词 | |||
| 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偏正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比喻信用极好。 | ||
| 成语出处 | 《左传·哀公十四年》:“千乘之国,不信其盟,而信子之言,子何辱焉?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 | ||
| 例子 | 此事君亲见之,惟季路一言,无他言也。(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李伯言》)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生僻 | ||
季路一言
成语搜索:
| 季路一言 | |||
| 拼音 | jì lù yī yán | ||
| 简拼 | jlyy | ||
| 近义词 | 季布一诺、一言九鼎 | ||
| 反义词 | |||
| 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偏正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比喻信用极好。 | ||
| 成语出处 | 《左传·哀公十四年》:“千乘之国,不信其盟,而信子之言,子何辱焉?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 | ||
| 例子 | 此事君亲见之,惟季路一言,无他言也。(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李伯言》)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生僻 | 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