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夺席谈经 | |||
| 拼音 | duó xí tán jīng | ||
| 简拼 | dxtj | ||
| 近义词 | |||
| 反义词 | |||
| 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紧缩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本指讲经辩难时,辩胜者夺取他人的坐席。后指见解高明,议论超过当代名流,压倒众人。亦作“夺戴凭席”。 | ||
| 成语出处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戴凭传》:“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,义有不通,辄夺其席以益通者,凭遂重坐五十余席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在辩论中压倒众人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生僻 | ||
夺席谈经
成语搜索:
| 夺席谈经 | |||
| 拼音 | duó xí tán jīng | ||
| 简拼 | dxtj | ||
| 近义词 | |||
| 反义词 | |||
| 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紧缩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本指讲经辩难时,辩胜者夺取他人的坐席。后指见解高明,议论超过当代名流,压倒众人。亦作“夺戴凭席”。 | ||
| 成语出处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戴凭传》:“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,义有不通,辄夺其席以益通者,凭遂重坐五十余席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在辩论中压倒众人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生僻 | 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