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毒药苦口 | |||
| 拼音 | dú yào kǔ kǒu | ||
| 简拼 | dykk | ||
| 近义词 | 良药苦口 | ||
| 反义词 | |||
| 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主谓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毒药:攻毒的药物。比喻尖锐的批评虽然像毒药一样苦口难服,却能让人醒悟 | ||
| 成语出处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且‘忠言逆耳利于行,毒药苦口利于病’,愿沛公听樊哙言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作主语、宾语、分句;用于规劝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生僻 | ||
| 毒药苦口 | |||
| 拼音 | dú yào kǔ kǒu | ||
| 简拼 | dykk | ||
| 近义词 | 良药苦口 | ||
| 反义词 | |||
| 感情色彩 | 褒义词 | ||
| 成语结构 | 主谓式 | ||
| 成语解释 | 毒药:攻毒的药物。比喻尖锐的批评虽然像毒药一样苦口难服,却能让人醒悟 | ||
| 成语出处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且‘忠言逆耳利于行,毒药苦口利于病’,愿沛公听樊哙言。” | ||
| 成语用法 | 作主语、宾语、分句;用于规劝 | ||
| 产生年代 | 古代 | ||
| 常用程度 | 生僻 | 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