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自吹自捧 | 自我吹嘘,自己捧场。 |
| 自媒自衒 | 自我介绍,自我夸耀。 |
| 自弃自暴 | 指自甘堕落,不求进取。同“自暴自弃”。 |
| 作福作威 | 原指国君专行赏罚,独揽威权。后用以形容妄自尊大,滥用权势。 |
| 直来直去 | 指来去途中不绕道、不停留,或指说话、做事不绕弯子 |
| 自产自销 | 自己生产自己销售 |
| 乐山乐水 | 乐:喜爱,爱好。有人喜爱山,有人喜爱水。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。 |
| 一模一样 | 样子完全相同。 |
| 一成一旅 | 成:古时以方圆十里为一成;旅:古时以兵士五百人为一旅。形容地窄人少,力量单薄。 |
| 一觞一咏 | 觞:古代盛酒器,借指饮酒;咏:吟诗。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。 |
| 一心一德 | 大家一条心,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。 |
| 一步一鬼 | 走一步路就好象碰到一个鬼。形容遇事多疑。 |
| 一龙一蛇 | 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,或显或隐,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。 |
| 一鳞一爪 | 原指龙在云中,东露一鳞,西露半爪,看不到它的全貌。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。 |
| 一吟一咏 | 指吟诗作赋。 |
| 一举一动 |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。 |
| 一棒一条痕 | 比喻做事扎实。 |
| 一草一木 |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。 |
| 一字一板 |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。 |
| 宜家宜室 | 形容家庭和顺,夫妻和睦。 |
| 一德一心 | 德:心意。大家一条心,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。 |
| 一心一意 | 只有一个心眼儿,没有别的考虑。 |
| 一唱一和 | 一个先唱,一个随声应和。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。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,互相呼应。 |
| 一长一短 | 形容说话絮叨。 |
| 一琴一鹤 | 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,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。形容行装简少,也比喻为官清廉。 |
| 一箪一瓢 | 一箪食物,一瓢饮料。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。 |
| 一朝一夕 | 朝:早晨;夕:晚上。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。形容很短的时间。 |
| 一手一足 | 一个人的手足。指单薄的力量。 |
| 一喷一醒 | 原指斗鸡用水喷,使之清醒后再斗。后比喻推动督促。 |
| 一板一眼 | 比喻言语、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。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,不懂得灵活掌握。 |
| 宜室宜家 | 形容家庭和顺,夫妻和睦。 |
| 一五一十 | 五、十:计数单位。五个十个地将数目点清。比喻叙述从头到尾,源源本本,没有遗漏。也形容查点数目。 |
| 亦步亦趋 | 原意是说,你慢走我也慢走,你快走我也快走,你跑我也跑。比喻由于缺乏主张,或为了讨好,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。 |
| 一张一弛 | 意思是宽严相结合,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。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。 |
| 愚夫愚妇 | 旧时称平民百姓。 |
| 倚门倚闾 | 闾:古代里巷的门。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。 |
| 一心一计 | 一心一意。 |
| 疑神疑鬼 | 这也怀疑,那也怀疑。形容非常多疑。 |
| 有头有尾 | 有开头,有结尾。指做事能坚持到底。 |
| 有棱有角 | 比喻为人方正。也形容脸色严峻。 |
| 溢美溢恶 | 溢:水满外流,引伸为过度。过分夸奖,过分指责。 |
| 忧国忧民 |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。 |
| 有条有理 | 形容层次、脉络清楚。 |
| 有血有肉 | 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内容。多用来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。 |
| 予取予求 | 予:我。原指从我这里取,从我这里求(财物)。后指任意索取。 |
| 有勇有谋 | 勇:勇气;谋:计谋。既有胆量又有计谋。 |
| 有来有往 | 指对等行动。所指因文而异。 |
| 一班一级 | 犹言一官半职。泛指官职。 |
| 一弛一张 | 弛:放松弓弦。张:拉紧弓弦。古时常以比喻施政宽严相济;现多比喻生活、工作要合理安排,有松有紧,劳逸结合。同“一张一弛”。 |
| 一班一辈 | 谓同等,不相上下。 |
| 一悲一喜 | 既悲伤又高兴。《平妖传》二回:“表公单单一身,不胜凄惨,且喜有了性命,又得了两件至宝,正所谓一悲一喜。” |
| 一步一个脚印 | 比喻做事踏实。 |
| 一步一趋 | ①形容紧跟着行走。语本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子步亦步,夫子趋亦趋。”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随别人。常含贬意。 |
| 一倡一和 | ①《诗·郑风·萚兮》:“叔兮伯兮,倡予和女。”谓一个先唱,一个和声,形容两人感情相通。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,彼此呼应。倡,亦作“唱”。②谓鸣声相呼应。 |
| 宜嗔宜喜 | 意思是不论生气,还是高兴,总是很美的。 |
| 一搭一档 | 谓互相配合,彼此协作。有时含贬意。 |
| 一旦一夕 | 同“一朝一夕”。 |
| 一点一滴 | 形容微少零星。 |
| 一分一毫 | 形容很少的数量。 |
| 一根一板 | 方言。原原本本,一五一十。 |
| 一鼓一板 | 鼓、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,两者不可分离,因以喻互相帮衬。 |
| 疑鬼疑神 | 怀疑有神怪,魔鬼。①形容疑心太重,胡乱猜疑。亦作“疑神疑鬼”、“疑人疑鬼”、“疑神见鬼”。②形容事物神秘离奇,令人难以捉摸。 |
| 一还一报 | 谓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。 |
| 一晦一明 | 一暗一明。常指昼夜循环。 |
| 一家一火 | 谓所有家当什物。 |
| 一家一计 | 指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或财产,引申为一家人。 |
| 一口一声 | 犹口口声声。 |
| 一夔一契 | 夔契都是舜时贤臣,后因以“一夔一契”喻良辅。 |
| 一来一往 | 形容动作的反复或交替。 |
| 遗老遗少 | 遗老:前朝旧臣;遗少:思想陈旧的年轻人。思想陈腐、顽固守旧的老人和年轻人。 |
| 一龙一猪 | 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极大。 |
| 一马一鞍 | 比喻一夫一妻,白头偕老。 |
| 一年一度 | 谓每年一次。 |
| 一嚬一笑 | 谓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。嚬,皱眉。 |
| 一颦一笑 | 颦:皱眉。指忧和喜的表情。 |